98/11/11
聽說今年要加演
寶島一村小表姊就問我和老妹有沒有興趣一起去看,

其實我也滿愛看舞台劇的,雖然不是很常在看,但還滿喜歡的,

記得第一次看是2006年和小表姊二個去看『屏風劇團』的莎姆雷特,

劇團的團長李國修改編自莎士比亞的王子復仇記,演員大都是知名的喜劇演員,

真的是爆笑演出相當精采呢~

我和老妹原本計劃11/11排休,但因為她早上要回總公司開會,

而我也因為珍樣要去台中開幹部會議,所以改休2小時事假,

而小表姊也是下午排休,本來佳麗寶表妹也要和我們一起去,

但正好遇到學校考試而無法去看,所以四舅媽就和我們一起去看了,

我們提前二個小時在國家戲劇院門口會合先去吃晚餐,

然後在中正紀念堂裡散步等待進場時間,

距離開演時間愈近,愈是看到人潮,我們訂的坐位是二樓的C,

那一區只有8個位置,想想上厠所及離場時很方便,不用人擠人,

因為演出的時間很長(好像快3個小時),所以有中場休息時間,

只是如果已經開始演出,還來不及回位的觀眾就不能再進場了,

只能在外頭看轉播。

內容是描寫台灣初期的眷村時期,是製作人王偉忠的眷村成長故事,地點則是在嘉義,

從搬入發放居住號碼牌到最後面臨拆除的命運,眷村裡的居民一心期盼返回家鄉,

等到已經育有第二代,生活了大半輩子,時代變遷轉換,終究如願返鄉探親的心情,

老實說,從小我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沒有與我們談及到那個時代的故事,

所以對於那個時代的事情我也沒能有很深的感觸,

全程看下來,我是很認真的聽,因為如果不認真仔細聽,是會聽不太懂的,

因為劇中的人來自山東、上海、四川等等所以他們有著很濃郁的鄉音”,

我想還好沒有糾老媽來,不然她可能更聽不懂,四舅媽也說她有段時間打起哈欠來,

雖然聽起來吃力,不過因為表姊妹的公公也是有很濃郁的鄉音,

我們接觸一段時間了,還算用猜的可以猜的出來講些什麼,呵呵~

  

 

之前小表姊說節目結束後,劇團會發給每人一顆熱包子,

不過1千多人排隊領包子,那場面可嚇人,還好我們離出口很近,

沒有排很久就領到了包子,只是已經是冷掉了啦~

而且已經十點多我們也吃不下去,又要趕著坐捷運回家,

我和老妹到亞東醫院時已經1145分了,所以就搭小黃回家囉~

 


2009.11.11寶島一村.jpg

  

 

 

【表演工作坊http://www.pwshop.com/performance.php

演出場次:世界首演~2008125日,臺北國家戲劇院,晚上7:30

佳評如潮 迎潮加演!   
臺北演出國家戲劇院
.20091111日至15日,1120日至22日,晚上7:30
.20091117日,晚上7:30 (生日快樂場)
.20091114日至15日、112122日,下午2:30
臺南演出/臺南市立文化中心
.2010313日,晚上7:30
.2010314日,下午
2:30
臺中演出臺中中山堂
.2010327日,晚上7:30
.2010328日,下午
2:30

主辦:【表演工作坊】  編劇、導演:賴聲川、王偉忠

特邀演出:黃仲崑
演  員
:郎祖筠、胡婷婷、萬芳、徐堰鈴、劉美鈺、周姮吟、黃小貓、嚴藝文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屈中恆、劉亮佐、那維勳、韋以丞、時一修、蕭正偉、曾信裕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以及
「相聲瓦舍」馮翊綱、宋少卿
舞台設計
:王孟超
服裝造型設計
:鈴鹿玉鈴 鈴鹿玉靜
燈光設計
:簡立人
藝術總監
:賴聲川
監製
:丁乃竺
製作人
:謝明昌

<簡介>取自【表演工作坊】

這是一個生命故事、歷史故事,也是快樂又動人的故事。
初來台灣時,這群移民的居住空間簡陋而臨時,每家都只有兩、三坪大。
緊密相依的聚落裡,夾雜著南腔北調、四川牛肉麵與韭菜餃子爭香的熱鬧景觀;
竹籬笆裡外的族群交會,也漸層上演。
從第一代思鄉、盼回鄉的眷村人,到第二代在台灣出生、土地認同概念逐漸轉變的「眷村子弟」,
兩代人共同型塑出色彩鮮明的生活意象與價值態度;

建築、人際互動、政治行為和生活慣用語,都自成一格。
緊密的群聚情感與專屬的生活記憶,更賦與「眷村」二字獨特而傳奇的精神密碼。
隨著人口外移與社會變遷,眷村陸續改建,區域特性也逐漸稀釋,但這半世紀的歷程,
不僅是島嶼空前絕後的文化景觀,更是彌足珍貴的族群融合史。
「融合」,絕對是最具台灣跨時代特色的本土精神。
六十年前,竹籬笆裡外的人,靠著這股融合力,共同建構土地認同;
二十一世紀的新台灣人,也正學習用平等尊重的心態,
接納來自東南亞與海峽彼岸的新新移民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osh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